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前第三波副董事長 杜紫宸 如何用資金,比如何募資金更重要

遠見雜誌2009年3月號 第273期
作者:杜紫宸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ser=14819&pg=1
1999年,宏碁集團旗下第三波公司在總經理杜紫宸帶領下,正式上櫃,是國內第一家上櫃的遊戲軟體公司。
 
     1999年,宏碁集團旗下第三波公司在總經理杜紫宸帶領下,正式上櫃,是國內第一家上櫃的遊戲軟體公司。
     但隔年,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第三波大量投資許多網路軟體公司,卻導致日後現金快速燒盡,進而虧損的結果。甚至2003年,第三波重新改組,成為宏碁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因此下櫃。2008年被購併,從此消失。
     多年後,現為工研院IEK中心主任杜紫宸透露這段從上櫃到下櫃,鮮為人知的故事。「很多企業都不是失敗在走下坡的時候,而是失敗在走上坡的時候,」現年53歲,個頭高大的他反省。以下即為他的現身說法:

看錯家用電腦市場,遭到重整
     成立於1982年的第三波是宏碁第三家子公司。取名「第三波」,緣於1980年代趨勢專家托佛勒(Toffler)當時暢銷書《The Third Wave》,書中將人類文明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波是農業時代、第二波是工業時代、而第三波就是當時正要風起雲湧的資訊時代。
     緊緊抓住大趨勢,第三波可說是在趨勢的浪頭上成立的公司,前瞻又時髦。當時不僅銷售硬體,也鎖定軟體,提供教育訓練及販賣相關叢書,例如小教授電腦研習班。
     1987年起,台灣股巿很好,企業興起上市潮,第三波也一度想要上巿。當時,業界也都很看好個人電腦前身的家用電腦(home computer)巿場,第三波也投入大量資源,全力衝刺。
     但沒想到,家用電腦熱潮卻沒出現,使得第三波不僅無法上巿,更嚴重虧損。1990年代初期,第三波只好進行改組,放棄所有硬體銷售,只做代理遊戲、教育、商用軟體,以及出版業務,例如雜誌、叢書。
     同時,原總經理離職,改由施振榮太太葉紫華擔任董事長,王振容(現職為財團法人宏碁基金會副執行長)出任總經理,接手經營了四、五年時間,使得第三波體質逐漸回穩。

轉上櫃,股價連拉15根漲停板
     1995年,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套裝軟體在未來大有作為,尤其應用在個人電腦上,為了進一步擴大第三波營運規模,找上了我。當時,我在資策會擔任MIC主任,時常舉辦軟體論壇、研討會,因此認識了施(振榮)先生。
     同年10月,我跳槽擔任第三波總經理。在策略上,從代理出發,進而發展自有產品。我上任當天,施先生也成立了宏碁軟體基金,共1億元新台幣,陸續投資了鈺泉國際、上琦科技、得意傳播等三家公司。
     我接任後,第三波營運也相當順利,一切都按照計畫進行,而且在財務上,光靠自有資本就很足夠,沒跟銀行借一毛錢,沒有中長期負債。因此企圖心也愈來愈旺盛。
     為了業務擴及亞洲其他各國,第三波選擇上櫃,成為台灣第一家上櫃的遊戲軟體公司,好在資本巿場上募集資金,也打開知名度。
     1999年10月,甫一掛牌,馬上吸引投資人青睞,連續拉了15根漲停板,不到兩個月,股價從55元漲到最高189元。上櫃後,2000年2月第一次募集資金,就募到了13億元,相當於四個資本額。

網路燒錢快,由盛轉衰終下櫃
     當時,網路熱潮一片看好。我曾在董事會中提出,想在台北巿內湖區自購一棟土地,自建辦公大樓,可以自用,也可出租,但卻有一位董事不表認同。他說,這是什麼年代了,誰需要買實體資產,寧願投虛,不要投實。後來董事會幾乎一致贊成投資網路公司,總共投資了10幾家,也在大陸大幅擴充,光是大陸員工就從2000年的20多個人,增加到2002年的200多人。
     但這些動作卻種下了第三波現金快速燒盡的結果。
     2003年,第三波只好再重新改組,以換股方式,成為宏碁百分之百轉投資子公司,因此下櫃,也出脫了盒裝遊戲銷售,以及出版事業,只保留商用軟體及線上遊戲部門。
到2005年商用軟體併入宏碁電子化服務事業群,而線上遊戲則賣給和信超媒體;2008年第三波與宏碁100%投資的安碁公司合併,安碁為存續公司。第三波就這樣消失。

草率投資,最終血本無歸
     雖然,我在2000年2月升任第三波副董事長,9月就離開了第三波,調到宏碁軟體事業群擔任總經理,但第三波之後由盛而衰的演變,與我的決策脫不了關係,我還是應該概括承受這些責任。
     其實很多企業都不是失敗在走下坡的時候,而是失敗在走上坡的時候。當時,因為成功上櫃,我太過樂觀,相信透過投資及購併會比自己培養,可更快擴大規模。
     加上沒有投資組合,以及風險停損概念,犯了和1980年代末期第三波押寶家用電腦的錯一樣,把太高比例投在高風險、高報償的網路業,以致最後血本無歸,連皮、連骨都沒有。
     甚至,決定投資網路公司,常常沒做盡職調查(DD,Due Diligence)。一個會議,幾個資深主管商量一下,時間花不到一個小時,就決定投資5000萬~6000萬元,太過草率。這些金額看似不大,但對軟體公司卻不是少數。
     在2000年,全世界都講本夢比,不講本益比。包括第三波董事在內,也這樣相信,本夢比才是價值之所在,沒有不同意見。
     這段過去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讓我承受內在、外在很大的責備。
     不僅員工生計受到影響,我自己也因為看好網路後勢發展,個人在第三波持股最高占5%,其中絕大部分是借錢投資,一共虧損了好幾千萬元,直到近年來,在我兄弟的協助下,才還清所有債務,心情也逐步平靜。
     當時因為過於輕忽資產配置概念,即使持有第三波股票1500張,加上宏碁其他配股,身價一度高達3億新台幣,但因為我幾乎全都投資第三波股票,至今連房子也沒買一棟。

企業重基本面,不能有賭一把的心態
     經過這次事件,我領悟到,要從歷史,去看失敗個案。從失敗個案之中,可以學習到的東西,遠比從成功個案還多。畢竟,成功有時會帶有運氣成分,不太容易複製。
     例如,2002年,我擔任拓墣科技董事長就做了一件對的事情,改變商業模式,把拓墣定位從B to C,改為B to B,成立拓墣產業研究室,專精大中華地區高科技產業趨勢研究,販賣這些研究報告給公司行號,使得拓墣開始獲利。
     另一個心得是,時機好的時候,在股巿可以募到一筆資金,但如何使用,比如何募到,更為重要。
     尤其,當主流意見都一片看好哪個領域時,也要適時提出質疑。
     同時,不管投資,或經營企業,都要著重基本面。1995年,宏碁軟體基金仔細評估,小心投資的三家公司之中,上琦、鈺泉後來表現都很不錯。愈小心做的決定,比較準確。
     雖然,商機稍縱即逝,但經營企業不能存有賭一把的心態,該做的動作還是要做、該調查的事項還是要調查。或許,賭對了,會創造英雄,但卻有很大風險。(范榮靖採訪、整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