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平板,這是2010年的驚喜。在外界不看好的情況下,Apple硬是殺出一條蘋果路,證明平板電腦是有龐大的市場存在。如今,全部的廠商都投入這場戰爭,即將進入肉搏戰。腦中不禁擔心這會不會是小筆電翻版,而你能說出一個買平板的理由嘛?
iPad或AndroidPad?
Tablet(平板)並非Apple創出的名詞和概念,我家到現在仍然有一臺Acer出版的平板筆記型電腦,換句話說它可以使用觸控筆點擊螢幕,也可以像一般的筆記型電腦ㄧ樣打字、操作。這可是多年前就已經存在的商品,這台電腦還是Made in Taiwan,從這點大家應該就可以知道他的歷史了。
是的!回想大概6年前左右,平板電腦的概念一度抬頭,因為這樣的電腦其實很適合年紀長一些或者有特殊功能需求的使用者。觸控筆很方便,只要點點點就能快速的開啟檔案、文件、上網、打字,但是為什麼終究還是沒落了?
主觀的看法是,當時將平板加入筆記型電腦的想法的確很好,但是每次要使用時卻要把螢幕翻平然後拿出觸控筆,忍受有時候會Lag的觸控情況、加上玩遊戲和軟體應用沒辦法直接使用,這些因素似乎讓平板電腦的設計不受市場青睞。
因此,儘管平板的概念不錯,適合年輕人、老年人、不懂如何打字的人、想直接操控的人等等族群,看似更廣的目標消費族群,卻在銷售上沒有很大的進展。
從現在的觀點往回看,當時的平板失敗或許與「無法跳脫筆記型電腦」的思考框架有關係,同時以數年前的技術,行動裝置的設計並不成熟,導致平板無法以苗條的曲線現身,這些種種原因都造成平板概念胎死腹中。
2010年,賈伯斯在外界謠傳多時之後,終於在1月舉行特別記者會。一開頭他就提到,小筆電(netbook)沒有帶來革命,勉強只能說是便宜且低運作能力的筆電而已。這讓我回想到當時的平板電腦,它並沒有帶給消費者重大的意義上、實質上改變,勉強只能說是加入了觸控筆設計的筆電而已。
賈伯斯把iPad定位成介於iPhone與Mac之間的商品,換言之,是介於手機與電腦的全新商品,Apple並沒有把iPad定位成平板電腦(Tablet),Tablet是媒體後來給與這類商品的統稱。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些名稱、定位可能是很無意義的事情,但是對於開發者而言,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對於商品給與定位。
iPad的成功,來自於全新的定位和模式思考。如果我們已經有筆記型電腦,為什麼還需要買一臺功能差異不大,只是螢幕比較小的商品。當時不論是哪個品牌推出的平板電腦,和一般筆記型電腦的確有差異,但是這差異實在太小,沒有價格和功能上的絕對差異,導致消費者更加混淆兩者之間的差異。
在2010年1月的發表會上,賈伯斯成功的將Pad的想法帶給所有的聽眾。「行動裝置」的時代來臨,行動裝置的重點是:快速、方便、不必等待、智慧型手機的經驗、軟體便利擴充、方向感應等等因素。
對了,如果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成功,我想iPad或任何的Android Pad也無法這麼搶手,因為很多的使用經驗是需要時間累積的。當消費者習慣智慧型手機的系統運作邏輯後,將經驗移植到平板上也相對的簡單許多,熟悉這個跳脫電腦思考模式的系統。
在討論完我認為的平板為什麼會成功後,回到主題「給我一個買平板的理由?」。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不論是接受媒體採訪、還是朋友的詢問,這的確是很多想購買iPad、或是沒有夠買iPad人心中最大疑問(當然,那些一出就已經購買的人,沒有想這個問題的時間,就已經刷一下去了)。
對於我而言,我不認為有任何人需要iPad、Android-Pad、或PlayBook,同時以目前的狀況,它也沒有能力完全取代任何的電腦。但是不需要不代表沒人買,這兩者之間仍然有些差異存在。
如果你還沒買iPad第一代,我建議你買iPad 2,如果你還沒買Android 2.3的Pad,我建議你等3.0的Pad。iPad的原因是:iPad 2是完整的行動娛樂裝置,至於Android 3.0,這才是Android平板完整的支援,相信我2.3和3.0在相同的硬體上,性能還是有差的(以平板螢幕大小情況下)。
以iPad 2為例子,它是一個功能強大、行動娛樂、攜帶方便的主機,下則影片可以淺顯易懂的說明當iPad 2搭配1080p HD的電視時,高效能的遊戲表現,不論是影像細緻程度、遊戲享受、內容都不輸家庭主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