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iPhone 4在遲到10個月後,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同步上市,這其中包含台灣,有網友戲稱這是台灣首次在iPhone系列首波上市名單中,當然要力挺。除了這個帶有搞笑意味的理由外,有什麼原因讓Apple迷硬是要白色?
白色的魔力?
簡單、乾淨、明瞭是Apple近幾年大紅後給人的印象,這也是賈伯斯希望將美學與科技結合的成果,Apple的明確定位,也成為許多設計人士喜愛的工作平台,原因是:簡潔有Power。
但是Appleㄧ路走來並沒有那麼的簡潔,這是經過許多考驗、挫敗、學習、重新定位後的成果,也可以說是近代Apple的全新形象。Apple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大時期:草創期、無賈伯斯期、賈伯斯重返期。當然,這是我的歸分法,每個人對於Apple的歷史研究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
草創期大略包含前創期、Apple I、Apple II時期、值到賈伯斯離開Apple,賈伯斯和Woz共同推出了Apple I,意外的大受好評,瞬間資產增加,讓Apple快速的成長,並且推出Apple II、Lisa等許多新商品和概念商品。成功讓賈伯斯首嘗明星光環,然而隨之而來的是IBM、微軟競爭的壓力和內部的角力。最後賈伯斯離開了Apple,而Apple也進入了黑暗時期,期間不斷的更換市場策略和總裁,但是始終找不到出路,甚至接近破產的邊緣。在無解藥情況之下,找回了當年被視為敗將的賈伯斯,接著Apple重返榮耀(榮耀或許太沈重,應該說重返應有的水準)。
從文字歷史很難體驗Apple的核心價值轉變,但是如果藉由Apple Logo或許可以更清楚的呈現:
第三張黑色Logo,在賈伯斯重返Apple後的第二年(1998)推出,到現在還可以在部份商品包裝上看到,例如iPad後方的Logo正是黑色的Apple。它成為了Apple的精神一部份,在Logo背後的故事說明了一切。賈伯斯重返Apple,首先他把許多部門、商品喊停,重新整合公司,並且明確的定位「Apple該做自己熟悉的生意」,所以大家把重心回到電腦上,簡單、整潔、明確的概念在這個時候慢慢發酵當中。
其實黑色的Logo和第四張帶有透明的Logo出現時間差不多,黑色的Logo也不完全算是正式的形式,大部份是出現在包裝、商品或需要反白的對比色上。透明的Logo則在iMac、G4 Cube上出現,原因是這些商品都採用透明性質的外殼,例如壓克力或塑膠材質。
最後一張是現在Apple商品上相當常見的Logo,不論是官網、商品、說明書、還是開機畫面,白色的Logo相當明顯也清楚。當然,有時候你不見得會想要一直看到它,如果它一直不散去,這表示你的系統卡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